奢侈品电商的“滑铁卢” 电子商务成融资黑洞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一方面是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电商网站的规模日益强大,还有一些传统产业进入电商领域;另一方面则是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以及大批团购网站裁员、收缩乃至倒闭。中国电商产业正在面临“马太效应”,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而对于后者,有观点称之为“电商泡沫”。
奢侈品电商的“滑铁卢”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我们近期对公司组织结构和业务布局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这些举措是公司的正常管理行为,目的是使企业更加高效的运转,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适合、优质的时尚精品,完善、贴心、便捷的在线购物体验。”2月14日,也就是“情人节”这天,《华夏时报》记者收到定位于B2C的奢侈品电商尚品网发来关于内部调整的说明信。
就在此前一天有尚品网离职员工对外透露称,尚品网于春节前后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其中北京总部员工数量已大幅缩水。对于此次裁员的原因,有消息称是因为尚品网至今未能拿到风投资金。该离职员工对外的说法称,“风投资金是分批进入的,由于尚品网内部管理较为混乱,此前承诺的改版一年后迟迟没有上线,因此风投暂停了资金的进入。”
尚品网网站资料介绍该网站于2010年7月正式上线,是国内第一家专注于国际顶级奢侈品在线私卖的电子商务网站。“从2010年5月至今,尚品网通过提供优质的高端购物体验,仅仅依靠用户口碑传播,已实现了用户注册人数及销售额的高速增长,注册人数已从2010年7月的1万人激增到今天的200万人;销售额也从2010年7月销售额10万增长到目前的月销售额2000万。”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奢侈品网站第一次“出事”。就在2012年开年,另一家奢侈品网站走秀网被传出“瘦身”。有消息称,走秀网开始裁员,北京分公司已接到邮件全部转移深圳,否则自动辞职。
虽然走秀网首席战略官黄劲对外解释称,走秀网并未裁员,仅为个别部门办公地点的调整,其北京分公司仍在。
但另有走秀网离职员工年后称,从今年1月开始,其北京公司开始执行深圳总部的调整决定,整个市场及数据管理部门全部转移到总部。原有员工可随部门到深圳工作,不愿意调往深圳的自动离职。业内普遍认为,这是走秀在变相“瘦身”。
而就在去年年底即2011年12月28日,网易尚品(L.163.COM)发布公告称,网易尚品将于2011年12月31日24时关闭。而这距离其上线运营不足一年。资料显示,网易尚品于2011年1月18日正式上线,是网易旗下高端购物商城。所售商品包括36个全球顶级品牌,包括手袋皮具、珠宝饰品、服装、手表、鞋品五大类商品。
对于用户关心的售后问题,网易称“所售产品,确保可享受该品牌同一售后服务,退换货办理截止至2012年1月15日。”
比网易尚品稍早出事的还有另一家B2C奢侈品网站呼哈网(WOOHA),而且该网站问题更为严重。去年12月初,该网站被曝光因为“欠薪”,且90%员工已辞职,公司内部业务几乎停滞,网站创始人连庭凯被董事会“扫地出门”。
据悉,当时呼哈网网站被黑,创始人连庭凯的照片贴在官网,并写道“连庭凯欠公司全体员工保险、住房公积金半年之久,并拖欠工资,现在不见其人”,此段文字署名为“WOOHA全体员工”。
连庭凯后来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披露,他于当年11月6日被董事会强行要求“让位”于现任CEO颜静怡,并注销了他以CEO身份注册的公司邮箱、要求辞去公司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的职务。而他当时考虑到“希望公司更专业的管理运营,能将自己的"孩子"养大,做强”,也就忍气吞声了下来。
市场研究机构艾瑞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奢侈品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超过100亿,2015年规模预计可达到372.4亿元。显然奢侈品潜在的网购商机让许多商界人士趋之若鹜,但能不能等到这一天则是对他们最大的考验。
团购泡沫
相比奢侈品电商的不利,团购出现困境则更显激烈。众所周知,团购是近年互联网领域最热的概念之一。对其定义,说法不一。有观点称,团购是一种典型的B2C型电子商务。不过也有观点称,团购即为一个团队向商家采购,国际通称B2T(Business To Team),是继B2B,B2C,C2C后的又一电子商务模式。无论何种观点,团购作为电商的一部分则是无可争议的话题。
2011年2月,团购鼻祖Groupon联手腾讯入华一事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团购概念更成焦点。随后两家合作推出团购网站高朋网上线。当时有消息称,Groupon与腾讯双方各出资5000万美元,分别占50%的股权,并由腾讯派出欧阳云作为合资公司CEO人选。
据《2010年国内网络团购行业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国内团购网站数量就已是2612家。而团购导航网站领团网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31日,全国团购网站数量达到了惊人的5610家,即9个月时间新增了惊人的2000家。
然则略知互联网历史人都知道,互联网上一个概念最终能成就的也就那么几家,不可能容纳如此多的团购网站。因此盛极而衰迅速到来。大幅裁员、业务收缩、关门之声开始大量涌现。其中可以知道的就有团宝、24券、高朋、拉手、窝窝团等知名团购网站出现过裁员甚至撤站,更有甚者出现变故甚至夭折连点声音都没有。
对此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的观点有一定代表性,他曾表示,规模化经营或成为国内团购网站的真正出路,他认为国内的5000多家团购网站未来可能99%会死掉,仅四五家已达到经营规模的团购网站最终将成市场主宰。
团购导航网站团800发布的《2011年11月份中国团购市场统计报告》数据显示,11月全国共计新增15家团购网站,因网站无法访问、无产品更新或业务转型被视为关闭的团购网站共计165家。截至11月底,全国现存团购网站约计3907家,环比减少3.7%。而根据团800此前针对地方团购站所做的一项调研,最近一周(按调研当天计算)有更新本地消费类团购的仅占42%,如果严格按照O2O模式(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结合)的定义来界定团购网站数量的话,估计全国不足2000家。对比高峰时的5610家,即64.3%的团购网站“人间蒸发”。
“团购已经出现问题。团购是电子商务的一个细分市场,代表是的是本地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2月15日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团购出现泡沫的原因在于投机心理的推动,投资方试图把握新的投资热点,创业者希望通过团购上市圈钱。”
龙年伊始,团购市场最大的焦点是团宝网的资金告急、倒闭传闻。资料显示,团宝网2010年3月创建,号称首开“一日多团”的业务模式,业务范围率先覆盖全国368座城市,同时在团购行业比较早开始采用明星品牌代言。其创始人任春雷曾因参加2006年首届CCTV《赢在中国》全球创业大赛并获得第四名,而引起业界关注。
春节期间,有团宝网员工在微博里透露团宝网“全国30家分站绝大多数均遭裁撤”,“北京总部已是变卖殆尽,人去楼空;任春雷及其妻何晓玲手机关机,不知踪迹”。
随后任职团宝网行政总监的何晓玲对外承认,团宝网像其他几家团购网站一样,确实遇到了资金问题,而且春节前也有裁员。任春雷此后也表示承认公司遭遇资金紧张,但他坚定地表示公司没有倒闭、也不可能倒闭。但在大批团购网站夭折的背景下,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联合比购宝(Boogle.cn)等有关协会、 机构发起“2011-2012年度中国网络购物网站排行评选活动”(www.100ec.cn/zt/11wgpx),旨在鞭策 B2C提高服务质量,关注用户体验。
据悉,比购宝是网盛生意宝旗下网购导航网站,导航网站包含有网上商城、网络团购、网络品牌、机票酒店、网上支付、物流快递、实用网址等几大类版块,内容几乎涵盖了网络购物全部领域。
目前,该平台上收录的部分知名网上商城包括:一号店、拍拍网、乐酷天、京东商城、当当网、亚马逊、麦考林、凡客诚品、银泰网、走秀网 、好乐买、麦包包、唯品会、名鞋库等。(》》马上体验比购Boogle.cn )团宝网的出路还是成为隐忧。
不过团800发布的《2011年11月份中国团购市场统计报告》显示,11月团购成交额约14.5亿,约4565.2万人次参与购买,分别增长约20%和12.6%。同时,团购行业首次出现了“2亿俱乐部”:美团网销售额2亿5491万,窝窝团销售额2亿2990万,拉手网销售额2亿2536万。团800报告认为,以上3家网站都极有可能组成了新的“2亿元俱乐部”,使得一线网站的分化更加明显。
资本魔咒
与奢侈品电商以及团购网站泡沫相对的是,另有一批电子商务网站却强者愈强。这其中京东商城算是最为代表性,就在2011年,京东不仅取得高达15亿的融资,另一方面在B2C市场越战越强,并直逼马云旗下的天猫(原名淘宝商城)。
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传统产业近年开始在电商领域大展拳脚并取得一定影响力。这其中以家电连锁卖场出名的国美、苏宁算是代表。 国美2010年11月,宣布并购以4800万元收购库巴购物网80%股份进入B2C市场。苏宁电器(002024,股吧)也推出了自己的新一代B2C网上购物平台苏宁易购,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3000亿元的销售规模,成为中国领先的B2C平台之一。
艾瑞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显示,在自主销售的B2C中,京东以37.8%的份额高居榜首,苏宁易购以6.9%的份额位居第二,国美库巴网2.7%的份额位居第八。
“电子商务从整体的发展状态来看,已经跨过了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其中B2C、C2C、团购、B2B等模式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送2月15日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中国电商的现状时称,“电商的泡沫说法更多是从投资角度看,中国电子商务确实面临一个震荡期,投资收缩,厂商运营门槛提升。”
“电子商务的人我形容是垫砖的,一起跳水到脖子,开始往下沉,沉到头的时候一个投资人来投点钱浮上来了,继续往下沉,第二轮投资垫上来一点,什么时候投资没有就直接死掉了。”2011年11月,以卖鞋得名的乐淘网创始人毕胜在对外谈及电子商务的现状时称。他认为,电子商务是浮躁的,生意的本质其实就是要赚钱,不赚钱的生意其实就是故事,就是泡沫。
毕胜的观点指出的风险投资对电商的重要性,事实上大部分互联网企业的成长与发展都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甚至是成败的“萧何”。众所周知,国内互联网企业初时都是“赔本赚吆喝”,甚至IPO后很多人都是如此,而这期间,只有资本的不断“输血”才能使各网站成长发展起来,电商也是如此,前面所谈的诸多奢侈品电商遇挫以及团购网站的泡沫自不例外,翻看各家故事,无不是资金遇到难题。
今年1月品聚网的倒下也是资金遇到问题。今年1月9日上线不到3个月的盛大旗下品聚网官方贴出《关于公司进行清算,暂停相关业务的公告》,称 “由于投资方承诺的投资款未能如期到位,公司资金链断裂,现有资金将无法支撑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御网信息于2012年1月9日准备进行清算,暂停公司相关业务”。
据悉品聚网上线前,CEO葛斌斌曾对外透露,盛大和其他两家投资公司将向“品聚网”投入20亿元,首期资金2亿,盛大占大头。但今年1月,葛斌斌才透露,由于当时只有口头约定,盛大现在毁约,品聚公司只好关闭。
而再看京东商城2011年的强势,15亿美元的融资密不可分。2011年4月初京东对外宣布,已完成第三轮融资,规模达15亿美元,据悉这是目前为止中国互联网企业数额最大的一笔融资,投资方包括俄罗斯DST和老虎基金等共六家基金,以及一些个人投资者。DST是美国热门网站Facebook的投资方之一。
清科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12月初,已经披露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投资事件共发生92起,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投资案例为77起,投资金额总额达到46.91亿美元,超过2010年同业投资纪录,并打破2010年同业投资65起的记录。显然国内电子商务的热闹与资本推动密切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风险投资最终是要退出的,而退出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所投企业的IPO。但是去年以来,中国概念股在海外发展不顺,并被屡屡做空。究其原因业内有观点认为,一是中国公司在美国频频曝出的造假丑闻,使中国概念股集体遇到信任危机。二是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疲软、消费者信心不振等因素影响。三是有美国金融机构故意利用做空中国概念股从中牟利。
中国概念股遇冷的结果是许多网站在美IPO遇挫,如迅雷、盛大文学等暂停在美IPO。而这样一来又导致风投在中国互联网投资变得谨慎。清科数据显示,2011年下半年电商投资案明显少于上半年,就是一个间接证明。
“是一旦合适的上市窗口打开,资本会再度活跃。”陈寿送认为。
不过对于未融到资金的电商来说,这段日子能不能熬过去可能就是一种考验,但无论怎样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的步伐却不会停步。艾瑞咨询发布的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年度数据显示,中国电子商务延续2010年快速发展态势,同时呈现出多种新的趋势,全年市场交易规模达7.0万亿元,同比增长46.4%。艾瑞认为,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将进一步成熟,规模化和精细化将是主要特色。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基础服务的成熟,服务类产品的电商运营有望有所突破,引爆中国电商行业新的增长点。
而在去年10月18日,商务部发布了《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将达80%以上,应用电子商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将占中国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0%以上,网络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以上。
显然希望光明,但道路曲折,而谁是电商马太效应中的强者可能需要市场的检验。
(来源:价值中国网)
上一篇: 生意宝技术点评:趋势有望上升,可试试探建仓 返 回 下一篇:解析品牌传播的“10大伤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