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ddy Waters怎能兼做运动员
除创立者卡森·布洛克的姓氏“Block”在英语中有“阻拦”之意外,没有任何事实表明市场研究公司“浑水摸鱼”(Muddy Waters)拥有“裁决”上市公司行为合法性的权力。
但正是这样一个公司,凭“做空报告”连续猎杀6只中国概念股,且目标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也正是这样一个公司,在每次与律师行和投机者对中资上市公司实施“围猎”后,都能获得超过10%的回报,赚个钵满盆满。
为何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事情,可以出现在发达的北美资本市场中?
正如上文所言,“浑水摸鱼”作为市场监管者的资质并不清晰明确。该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裁判员”的功能,得益于北美金融市场所推崇的、集中官方和民间视线以保证市场无“死角”的“全民监管”理念。
随着北美地区“全民监督”浪潮在金融危机之后的推进,像“浑水摸鱼”这样的做空报告发布主体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舆论支持,而官方监管者需要为这些机构发布的指控承担核查责任。也就是说,在拥有更多监管动力的同时,“浑水摸鱼”们所承担的责任并未随之增加。正是以上两者间的落差,为民间“裁判员”结论随意性和不准确性的增强提供了空间。
有了北美资本市场允许做空的制度,又有官方正牌“裁判员”进行判决确认,“浑水摸鱼”们更加乐于在资本市场上浑水摸鱼,“做空获利”的产业链也就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从这个角度来讲,所谓“裁判员”实际上是在赛场上寻找得分机会的“运动员”,只不过“裁判员”的招牌,让他们的分数来得太过容易。
需要指出的是,在全球几乎所有的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乃至部分个人投资者,也都有一边预期公司表现、一边实施个人投资的行为习惯。但这些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表现的预期更多停留在股价走势的表象上,与“浑水摸鱼”们动辄以欺诈指控“直取要害”的做法有着本质的不同。
在此背景下要扼杀“做空获利”行为,首先要期待北美资本市场“全民监管”理念在实施环节上的完善,明确了民间“裁判员”做出结论时所需承担的责任,就会大大压缩“做空获利”的实施空间。
当然,更重要也更可控的方法,还是中国的海外上市企业能够积极学习中外监管体系和内容上的差异,将被海外“裁判员”误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与此同时,中国海外上市企业还需要在财务信息的发布环节上严格自律,杜绝侥幸心理并注重公司利益与中国公司整体声誉的紧密联系。
上一篇: 中概股遭遇信任危机 不改优秀企业上市趋势 返 回 下一篇:中国概念股危机源于对监管体系水土不服